在生活中,疾病常常突如其来,给我们的身心带来痛苦与困扰。其中,许多人在生病时会陷入深深的内疚与自责,仿佛生病是自己的过错。但实际上,生病并非个人之错,无需为此内疚。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言:“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疾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绝非惩罚。
从科学角度看,疾病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不可忽视,某些先天性疾病、家族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由父母遗传的基因决定,个人无法左右。环境因素也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污染物、病原体和有害物质,以及空气、水、土壤污染和病毒传播,都可能侵害身体导致疾病,这并非我们能够完全避免,也非自身过错。
生活方式虽对健康重要,但并非决定是否生病的唯一因素。即使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不能完全杜绝生病。压力、突发事件、意外受伤等不可预见情况,同样可能引发疾病。
免疫系统状态至关重要。它就像身体的“防御部队”,但功能并非始终强大稳定。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情绪波动等可能使免疫系统暂时“失守”,让疾病有机可乘,这并非个人完全可控。此外,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也不可小觑。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生理机能,增加患病风险,而这些情绪往往由外界压力和生活困难导致,并非个人有意为之。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生病时,应将其看作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健康,而非一味自责内疚。内疚不仅无助于恢复健康,还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那么,如何减轻这种不必要的内疚情绪呢?首先,要学会自我接纳,接受生病的事实,告诉自己这只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并非罪过。其次,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用鼓励和安慰的话语取代内心自责,如“我会好起来的,这只是暂时的困难”。再者,转移注意力,通过阅读、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暂时摆脱内疚情绪。还可以和亲朋好友倾诉,分享感受,获得理解和支持,让内心温暖宽慰。最后,专注于康复,制定合理康复计划,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调养,集中精力恢复健康。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我们应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少些指责抱怨,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作者陈晨系南昌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966525热线南昌一队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