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肖立宇报道: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5日下午,“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网络主题调研活动采访团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安源地委党校旧址,重温这片红土地的烽火岁月。
清晨的阳光洒在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上,大楼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个大字格外醒目。步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生动的文物展品,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里程碑。”讲解员结合馆内展览,详细讲述了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以及安源路矿工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父挖窿中煤,子扯窿中拖;煤炭堆如山,父子都挨饿;寅吃卯时粮,妻寒子也饿;三日无饷发,生活真难过。”这首反映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苦难生活的歌谣,从讲解员口中唱出,令人闻之动容,加深了媒体团成员们对百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的理解与感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也让他们了解到革命时期安源这座老工业城市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
站在纪念馆内,如同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如同参天巨树,新芽岁岁破枝、枝干年年伸展,百年接续奋斗铺开了萍乡日新月异发展的年轮,从昨天走向明天,从历史走向未来。
离开纪念馆,媒体团一行前往安源地委党校旧址。这所党校虽然历经风雨,但其旧址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走进党校,一股浓厚的革命氛围扑面而来。
1924年,刘少奇、李立三等革命家遵照党中央指示,在安源创办了安源党校,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革命人才。党校旧址内,简朴的教室、简陋的宿舍,无不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在这里,他们不仅学习了由瞿秋白、王伊维所译的《政治经济浅说》《俄共党史》《少年运动史》等最新的革命理论,更锤炼了坚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党校学员毕业后,有的去基层担任领导工作,有的被调往外地委以重任,有的被派到苏联留学深造……他们去到哪里,便将党的理论带到哪里并传承到哪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最早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党校,依然挺立在巍峨的安源山下,虽已褪去往日的喧嚣,但其精神内核却在新时代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