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个,精神矍铄;为人健谈,演讲时激情洋溢……作为南昌市关工委关爱报告团的一员,今年75岁的退役军人王军是不少学生心中崇敬的“王爷爷”。
与共和国同龄的王军,早年参军入伍。受身边先进文化、人物事迹的熏陶,他决心用笔杆子记录、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一坚持就是50多年。退休后,他仍笔耕不辍,并加入南昌市老兵宣讲团,宣讲红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从用笔记录到深入各地义务宣讲,王军“退伍不退志”,一直走在宣传先进文化精神的道路上,一颗红心永远向党。
文/图 皮婉婷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王军在书房写稿。
王军被授予“南昌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江西日报》刊登的关于王军的报道。
生活向好
从住房紧张到被奖励一套住房 还有了写作室
在王军的书房内,有一个高约1.8米的11层书架,上面存放着他多年来在省内外40多家新闻媒体及刊物上发表的约1.6万篇稿件原稿及相关刊物。数量之多,让来访的人无不惊叹。“这都是我这些年的成绩!写作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回看自己的大半辈子,王军认为,他做的最具意义的事情之一便是写作,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与祖国同龄的王军,见证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迁。
“75年来,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如今的生活,王军一脸幸福。他回忆,小时候,自己和父母以及兄弟姊妹一共8人共同生活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生活中有诸多不便;而如今,他有两套房子,以前“住房紧张”的情况再也没有了。此外,他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样拿家里的床头柜、椅子等充当写字台了——他已经有一间专门的写作室,并配备了专门的书桌。
说到住房,王军一脸骄傲。他透露,1994年,他在南昌商场工作时,曾因宣传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新成绩,给南昌商场树立了正面的企业形象,被奖励了一室一厅的住房一套。在当时,社会上曾有过重奖科技人员、供销人员等的报道,重奖新闻报道人员还是件新鲜事。这事也因此被媒体报道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带来这样的新观念”。
红心向党
从被鼓舞到播撒红色种子 不遗余力发余热
王军在刊物上发表的稿件。
从市级民间工艺大师、全国劳模到已故新四军老战士的女儿……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是王军最热衷的写作题材。王军说,这与他的参军经历有关。
1968年至1971年,王军参军入伍,在福建漳州度过了3年军旅生活。“在部队,我接触了很多先进人物和事迹,深受鼓舞,如腰部有旧伤却坚持背着受伤的我在夜晚行军,最终累倒送医的班长等。当时我就有个想法,要将这些写下来,将他们的精神传播出去。”他说。
回首王军的大半辈子,由于企业改制等众多原因,他先后经历过多次下岗,屡换工种,仍不忘手中之笔,一直从事的都是宣传写作等相关工作。2009年,王军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仍笔耕不辍,并想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
“身边的典型先进人物故事时常感动着我,老一辈革命英雄的红色故事鼓舞着我。”王军这样说,“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我逐渐明白,只要用心就能捕捉到身边的真善美,所以写作的线索、素材源源不断,让我无法停下。”今年《江西退役军人》杂志7月刊,还刊载了他采写的人物通讯《魏海华:奉献,一首永恒的歌谣》。
言行向善
深入多地义务宣讲 分享红色革命故事
在王军看来,除写作外,宣传红色文化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又一“大事”。于是,作为一名退伍老兵,近年来,王军陆续加入东湖区、南昌市“老兵宣讲团”、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新四军宣讲团等,深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右营街小学、南京路小学、城北学校等地进行义务宣讲,分享红色革命故事。同时,他还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加入到“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中,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
“作为一名亲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历史进程的退伍老兵,我更懂得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我要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远做党的忠诚战士,为退役军人添彩。”王军说,“给孩子们分享红色故事是一件令人骄傲且充满希望的事情。虽然我今年已经75岁,但我认为我更有责任做好孩子们的教育工作,关心他们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 2021年,王军被授予“南昌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他说,这份荣誉更加坚定了他不忘初心、投身写作与宣传红色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他也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