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抚州市临川区一电子厂发生火灾,现场浓烟滚滚,起火原因是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电线短路。
10月10日,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公布了今年9月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据统计,今年9月,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51起,直接财产损失17.4万元,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原因包括产品质量问题、电池使用和维护不到位、违规加装改装以及充电设备问题等。电动自行车为何频频“惹火”?该如何消除安全隐患?记者近日就此展开了调查。
◎文/图 李柴薇 新法治报全媒体首席记者胡榕
车出故障 突然起火
9月8日20时许,万年县居民柴女士接到邻居的电话,称她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车棚着火了,她家的电动自行车很有可能被烧了。
“我赶回来时,发现我的车子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消防部门已经将火扑灭。”柴女士介绍,当时车棚里停了2辆车,都被烧了。
柴女士介绍,她家的电动自行车是2023年在一个电动自行车销售点购买的,事发之前出现了用钥匙无法直接启动的问题,需要按“P挡”才能启动。
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介入调查,发现起火的车辆品牌为“绿驹”,蓄电池品牌为“天能”,电动自行车整体过火。火灾原因认定后,柴女士与电动自行车销售点沟通赔偿事宜,老板赔付了一辆全新的电动自行车。
10月11日,记者先后拨打台铃、绿源、立马等品牌电动自行车售后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电动自行车起火问题,在消防部门出具火灾调查报告后,由厂家和经销商协商赔付等售后事宜。
据统计,今年9月,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51起,直接财产损失17.4万元,分别环比减少38起、下降42.7%。从起火原因分析,电动自行车因蓄电池故障、电气线路故障各引发火灾21起,占比41.2%。从火灾发生场所分析,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发生火灾的数量较多,共27起,占比52.9%
9月27日晚,吉水县文峰镇发生的一场火灾就是电动自行车线路故障引起的。
车主李某介绍,起火时电动自行车处于停放状态,没有充电。吉水县消防救援大队火灾调查人员勘验时发现,起火点为电动自行车座板底部,座板处的塑料制品烧熔,电池被烧坏,钢架裸露在外。
江西省电动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动自行车在非充电过程中发生的火灾比例达50%。电动自行车很多元件遇到短路情况都容易起火,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蔓延。对于使用年限长的电动自行车,线路容易老化,用户最好定期到维修点做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
过度充电 存在隐患
9月24日3时43分,沉睡的陈某被一股烧焦的气味熏醒,没过多久,便传来“起火了”的呼喊声。
据悉,陈某家住南昌市红谷滩区,起火的正是他放置在一楼的一辆“立马”牌电动自行车,烧焦的气味将睡梦中的他熏醒。他迅速跑到楼下,拎起灭火器对起火的电动自行车喷射,连续用了四五个灭火器才将明火扑灭。
没过多久,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火灾调查人员勘验时发现,地面有部分充电器残骸和残留物,墙上的插座有熔化痕迹,充电器被烧毁,充电器的插头及连接处被烧断,车把和座椅局部烧毁严重。
“经查,电动自行车电池过度充电引发热失控,引起了这次火灾。”南昌市红谷滩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充8小时左右的电就能满足用户需求。过长时间的充电,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爆炸。”南昌市红谷滩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监督员朱成澄介绍,“电动自行车最好停在充电棚充电,千万不要入室充电、‘飞线充电’。”
警惕“杂牌” 莫贪便宜
9月27日,庐山市消防救援大队和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联合检查时发现,商家邹某某为提升电动自行车销售量,对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外观及结构进行改装,并自行购置铅酸电池代替原车锂电池。9月30日,庐山市公安局依法对邹某某店内的50辆伪劣电动自行车予以扣押,追缴销售伪劣电动自行车全部非法收入,并对犯罪嫌疑人邹某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对此,朱成澄表示:“商家不应该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爆发价格战,一些“杂牌”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通过使用劣质配件等方式降低成本。
“‘杂牌’电动自行车比品牌电动自行车便宜,可能使用了一些质量不过关的配件。”江西省电动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劣质配件,不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还会引发自燃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应通过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商家购买电动自行车,购买时应查验电动自行车合格证、CCC证书及产品标识,千万别买‘三无’产品。”江西省电动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杂牌”电动自行车往往没有售后服务,别贪一时便宜而留下安全隐患。同时,不能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非法改装,也不能购买商家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