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在北京打拼十多年的张凯已到不惑之年,在相亲直播间兜兜转转两个多月时间,为了刷礼物花费了上万元。但当他等待和女嘉宾线下见面时,女嘉宾发了一句“我前夫找我复合了”,就直接将他拉黑。
当下,直播相亲方兴未艾,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相亲直播间可以帮助单身男女打破社交障碍、跨越物理距离,创造更多彼此相识相知的机会。但直播相亲整个过程也充满了模糊和不确定性。直播间里的一些主播,很可能并不了解相亲者的身份,更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甚至无法知道对方是否已婚,存在不少隐患和后患,有一些直播间以“相亲交友”的名义,演“双簧”忽悠男嘉宾不断刷礼物;有一些直播间采取类似拍卖形式,几乎每个环节都要礼物加持。实质上,这都是打着相亲的幌子诱导消费。
直播相亲是个风险很高的游戏,对男嘉宾来说,付出和收益并不对等。即使遇到婚托或骗子,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女嘉宾信息不实,红娘说的内容有虚假、欺骗的成分,就很难认定为欺诈,而且只要女嘉宾咬定没看上,基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男嘉宾却没有任何保障。特别是有相亲需求的老年群体对网络套路缺乏警惕,公开找对象又有多种顾忌,他们掉进陷阱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被骗之后,也容易自认倒霉,着实令人担心。
婚姻不是儿戏,它的神圣性不容玷污。直播相亲不能沦为相亲“陷阱”。在切实加强网络直播行业正面引导和依法规范管理外,用户个人也应增强防范意识,在参与直播相亲时保持理性、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在刷礼物付钱之前,对夸大、虚假宣传、频繁索要礼物等,更应该增强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同时,相关部门要正视人们的相亲需求,多提供一些正规的相亲平台,更多渠道满足群众需求。
平台要切实担负起规范和管理相亲直播间的角色,制定和完善相亲直播间的规则和模式,细化平台审核责任,严格落实用户注册、主播管理、举报受理等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参与相亲双方信息的真实性,牵手过程要予以充分风险提示,加强协同治理,避免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滥用。对违反相关规定者,要实行限流、关停、封禁等处置,避免把好事办成坏事。作为“数字红娘”,直播间的主播团队要提前了解嘉宾需求,有分寸地帮助双方匹配条件,在介绍双方认识之前帮忙把关。红娘主播应该依法行事,对得起粉丝的信任,不夸大、不虚假、不欺骗,让相亲直播间真正聚焦在“相亲”本身。唯有如此,相亲直播间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为更多家庭带来幸福。
(郭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