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熊文慧、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段萍摄影报道:中国砚台历史悠久,蒙于史前、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卓于宋元、弘扬于明、精繁于清。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砚台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在南昌市博物馆里,收藏着10余方清代砚台,皆从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彰显了清代砚台的独有艺术风范。砚台从“研”到“砚”的漫长历史变迁,也折射出古人的艺术审美与哲学思想。
清蝉形石砚
明清以前的砚以实用为主,所以大多是素砚。明砚大多端庄厚重、大方雄浑。随着砚台的收藏把玩之风渐盛,清砚在造型上,突破常规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的藩篱,流行仿动植物、仿古、几何形以及按照原石形状制成的随形等造型,变化多样,趣味盎然。仿物形砚顾名思义,是对模仿物体的形象进行提炼和概括,与砚石的自然形制进行巧妙结合,形象生动,以其突出的趣味性得到极大发展,并逐渐由简约概括的造型手法向精致写实的造型手法转变。
清代,雕刻工艺蓬勃发展,砚雕纹饰题材广泛,图案多种多样。清代砚台的装饰图案,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通过动植物的谐音、寓意等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希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人物楼阁、日月风云、山川海洋、草木花果、鸟兽鱼虫,造型包罗万象,构成丰富的砚上世界。砚台不再是单纯的实用文具,也成为极富审美意味的艺术品。
清代文人题铭砚发展到极致,文人雅士不仅爱砚、藏砚,参与制砚、刻铭蔚然成风。铭的内容包括记事、题名、抒怀、鉴戒、赏评等,涉笔成趣,雅致可读,反映了砚台主人的艺术修养和情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